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黄盛)在今日举办的2025陆家嘴平台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8项金融政策。
具体来看,8项政策分别为设立银行间市场买卖报告库,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拓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进步自贸离岸债,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革新,会同证监会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买卖。
南开大学金融进步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此向记者表示,8项金融政策,与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开放、金融革新与科技进步、国际贸易与离岸金融、绿色进步与可持续进步的经济背景及进步状况紧密有关。
田利辉觉得,伴随全球化的深入,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此次政策也旨在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如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买卖,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另外,在数字经济年代,金融革新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设立银行间市场买卖报告库、个人征信机构,与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革新,均旨在借助科技方法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其中,上海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和进步自贸离岸债的政策,反映了中国对国际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的看重,旨在拓宽筹资途径,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革新中提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体现了中国对绿色进步和可持续进步的承诺,旨在通过金融工具支持环保和低碳产业。
在田利辉看来,数字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监管升级、个人征信体系健全和离岸金融服务革新是此次政策闪光点。这类政策旨在解决金融市场监管不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缓慢、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与离岸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
8项政策是中国金融改革从“规模扩张”转向“水平引领”的里程碑之一。田利辉建议,政策落地需要三个步骤方案:一是规范先行,强化配套细节,要明确数字人民币外贸用的法律框架(如反洗钱、反恐筹资规则),也要对科创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拟定“负面清单”,预防道德风险;
二是技术赋能,提高实行效率,要推进银行间市场买卖报告库与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对接,达成实时风险监测,也要在自贸区试点“区块链+智能合约”信用证自动清算,减少操作本钱;
三是市场引导,培育参与主体,要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离岸金融事业部”,配套税收打折,也要通过“政策路演+案例示范”吸引外资机构参与离岸债发行。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落地过程中要坚持“政策革新+技术驱动+市场协同”,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动能。